当前位置:科技动态 > 【推荐中医】33本中医书籍,优质中医医学书籍(免费在线阅读),值得收藏的中华民族国粹,涵盖中医、针灸、推拿、推拿、拔火罐、气功、食疗等诸多领域

【推荐中医】33本中医书籍,优质中医医学书籍(免费在线阅读),值得收藏的中华民族国粹,涵盖中医、针灸、推拿、推拿、拔火罐、气功、食疗等诸多领域

  • 发布:2023-10-02 21:54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基本形成,并在以后的历代得到了总结和发展。此外,对中华文化圈各国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医学、朝鲜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在中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古代中国人对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它是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学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认为人体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摸、摸”四诊法,探究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分析脏腑、经络、关节、气、血的病机及变化。 ,并可通过津液来判断邪气的盛衰,进而推导出疾病的名称,总结证型,并根据辨证治疗的原则,制定原则。具有“汗、吐、降、软、温、清、补、泻”的作用。 ”等治疗方法,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推拿、拔罐、气功、食疗等治疗方法,达到人体阴阳的调和与康复。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药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1、《汤头歌诀》(315)作者:清·王昂


汤贴 - 封面

简介:

《汤头歌诀》,古代医学著作。共一卷。清代王昂撰。 1694年出版。该书精选了中医常用方剂300余个,分为补、解、攻、吐等20类。以七言偈的形式概括概括。每方均附有简要说明,方便初学者学习背诵。这是一本广为流传的处方书。出版后,出现了各种补充、注释或改编。其中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汤头歌诀白话解》是本书较详细的注释版本。现存清代刻版、石版、铅印本50余种。

2、《中药材大全》(434)作者:现代•匿名

2 {IMG_2: Ahr0Chm6ly9pbwctymxvzy5jc2RMNULZFINTGWOTHJONLZDQ1ywfinmq5MWM4OGJHZNGIXLNBUZW ==/}

简介:

中药材、常用中药名称、图片及其功效综合清单

3、《药粥大全》(416)作者:现代•匿名


药粥合集-封面

简介:

药粥食谱大全、各种养生粥食谱大全、药膳粥食谱大全

4、《中医方剂大全》(208章节)作者:现代与当代•无名


中药方剂大全-封面

简介:

中医方剂大全

5,《针灸穴位大全》(360章节)作者:现代•匿名


穴位综合列表- 封面

简介:

穴位集锦及针灸治疗图片集

6、《老中医秘方》(191章节)作者:现代•匿名


老中医秘方-封面

简介:

老中医秘方集锦,老中医民间偏方全集

7、《祝由十三科》(22章节)作者:现代•匿名


朱佑十三科-封面

简介:

诸忧十三科,又称诸忧科,是古代医术流派。朱由解释了病因,没有使用针灸或药物来治疗。朱又可自元代起就划入太原医院十三科。 “朱由”这个词最早见于医学书籍《素问》。意思是说古代的人们治病不需要打针、吃药。他们只需要改变精神气质,请人施展朱由术就可以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它属于心理学的心理暗示和催眠部分。

8、《脉因证治》(71章节)作者:现代•匿名


脉搏综合症和治疗保险

简介:

作者姓名不详。他的书中根据四时气候详细列出了各种疾病。主脉、次因、次证、次治颇有条理,但分部位却牵强。

9、《黄帝内经白话文》(81)作者:现代•匿名


白话黄帝内经 - 封面

简介:

《黄帝内经》 理论上创立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因果学说”、“养生学说”、“药治学说”、“经络治学说”等理论。它从整体的角度讨论医学,提出了自然-生物学-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它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医学著作,被誉为医学之祖。

10、《铜人针灸经》(8章节)作者:现代•匿名

简介:

《铜人针灸经》,针灸著作。七卷。这本书虽然名为《铜人》,但其实和《铜人》没有任何关系。是元代书商抄写的九十九卷《太平圣惠方》《针经》全文。分一卷至六卷,并附针灸禁忌卷一册。原书成书于唐代,作者不详。书中记录了一些常用穴位的针灸治疗经验,并附有十二个腧穴图。现存有明清刻本、《四库全书》版等

? ?

简介: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中药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数千年临床用药经验的结晶。它是传统医学对中药性质和作用的高度概括,是中药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

12,《中医养生学》(112章节)作者:现代•匿名


中医健康保险

简介:

中医养生是研究和解释人体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伸长寿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践学科。

13、《肘后备急方》(75)作者:金朝•葛宏


肘部备用紧急侧 - 盖

简介: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这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着。全书8卷,70篇文章。东晋葛洪所著。原名是《肘后救卒方》,缩写为《肘后方》。本书是作者根据原著《玉函方》(共100册)整理而成,摘录了实用有效、可用于急救医疗的单方和简灸法。梁代陶弘景增诗101首,改名为《补阙肘后百一方》。后来晋代杨永道摘出《证类本草》之一作为阑尾,命名为《附广肘后方》,即现在的《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

14、《本草纲目》(885)作者:明朝•李时珍


本草纲目 - 封面

简介:

《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明朝。李时珍撰。五十二卷。作者历时近30年编撰,收录药物1892种,附有药物图片1000余幅,分析了药物的性味、主治、使用规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 ,以及附录10000多平方米。本书有韩语、日语、英语、法语、德语和其他语言的全文或缩略译本。是16世纪以前我国医药成就的顶峰。该书不仅纠正了以往本草学的若干错误,整合了大量的科学数据,提出了更加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融入了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体现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15、《伤寒论》(22) 作者:汉•张仲景


伤寒论 - 封面

简介:

《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着,共10卷。在流传的过程中,张仲景的原作《伤寒杂病论》被后人整理整理成《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讲内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 ?

简介:

《金匮要略》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杂病诊治的书籍。它的原名是《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教和记录的地方,这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弥足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共25章,涵盖60余种病种、262方。所述病证以杂内科疾病为主,也涵盖外科、妇科疾病、急症、死亡、饮食禁忌等。被后人誉为“方术始祖”。

17、《洗冤集录》(55)作者:宋•宋Ci


=/}
/}
Cover-封面 -

简介:

《洗冤集录》,法医著作,又名《洗冤录》、《宋提刑洗冤集录》,共4卷。为南宋宋慈(惠符)所著,完成于淳佑七年(1247年)。全书共分检查概述、损伤检查、尸检、损伤鉴定、骨骼检查等53个项目。它还详细讨论了案件解决、刑事调查、保释保护的相关程序,以及司法审查的形式和程序。本书内容丰富,见解高超。虽然分析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实践经验。是我国较早、较完整的法医学书籍。后世的法医学著作大多以此书为蓝本,并作了一些注释或补充。它为世界法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被翻译成荷兰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

18、《神农本草经》(358章节)作者:古代•神农

简介: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医著作,它起源于神农氏。东汉时期,人们口耳相传,成书。这本书不是一夜之间写成的。 ,作者不是一个人。秦汉时期,许多医学家收集、总结、整理了当时的药理经验和成果的专着。这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所规定的大部分中医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七情和”的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医药理理论发展的源泉。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这本书一直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医学书籍。


黄帝内经 - 封面

简介: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分:《灵枢》和《素问》。它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也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另外三部分别是《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医学书籍。它以黄老道学说为基础,创立了中医的“阴阳五行论”、“脉象论”、“脏象论”、“经络论”、“因果论”。 “病机论”、“疾病论”、“诊断法”、“治疗学”、“健康学”、“气运学”等理论从整体的角度论述医学,呈现出自然、生物学、心理学和医学的“整体医学”。社会。其基础材料来源于中国古代人们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简单的解剖知识,为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有很大影响的医学工作,被称为医学之祖。

20、《千金方》(228)作者:唐朝•孙思邈


千金坊-封面

简介: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全书共30卷,是一本综合性的临床医学著作。为唐代孙思邈所著,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是唐代以前诊疗经验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本书第一章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伦理的基础; 《妇儿科专卷》的讨论,确立了宋代妇儿科的独立地位。它的基础;其治疗内科疾病主张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主,与现代医学的系统分类相似;其中,飞尸、鬼魂(与肺结核类似)归为肺证而治,提出霍乱是由饮食引起的。以及对骨关节炎(骨关节结核)易发部位的描述,以及对糖尿病(糖尿病)与痈肿关系的记载,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认识水平;对穴位主要治疗方法的讨论为针灸治疗提供了指导。正是选穴,提倡“同体大小”,对选穴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因此,《千金要方》一直受到后世医学家的重视。 《千金要方》也流传到国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1、《濒湖脉学》(29)作者:明朝•李时珍

2 {IMG_21:Ahr0Chm6ly9pbWCTYMXVzy5JC2RMNULZKYOWMWMWRMXNJRHNGJIZJG5NMRKMDM5YTLNBUZW ==/}

简介:

《濒湖脉学》,脉搏学著作,1卷。明代李时珍作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时珍是一位住在湖边的老人。此书为他晚年所著,故名。全书以歌曲的形式写成,分为两部分:《七言诀》和《四言诀》。 《七言诀》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27脉形、主要病证及同脉鉴别。 《四言诀》是李时珍父亲李彦文在宋代崔家彦所著《脉诀》的基础上删减补充的。总结了脉象理论、脉法、五脏平脉、杂病、重脏的脉象。内容符合临床实际,易于记忆,已广泛流传。这是初学者学习脉法的一个步骤。

22、《四圣心源》(107)作者:清•黄渊于


四个圣心来源 - 封面

简介:

《四圣心源》是清代黄元裕于1753年所著的医书,又称《医圣心源》。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称为医学四圣。本书解释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含义。一个人可以用一卷书来解释它;卷26解释气;第三卷讲解脉冲法;第4卷解释劳动伤害;卷五至卷七杂病可解;八窍可解;疮疮在九章上可解;女人可以在第十本书中得到解决。是一本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和一些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23、《针灸甲乙经》(142)作者:金朝•胡安福成

简介: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糜撰,十二卷,一百二十八回,成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选穴、治疗和预后。它采用划分和经络分类的方法来确定腧穴,并详细说明了各腧穴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针刺深度、艾灸次数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针灸专着。

皇甫谧总结了魏晋以前针灸的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髓,删除了其辞藻,去掉了重复,做了非常繁重的选材工作,并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成本书。

有北宋熙宁二年初本、南宋元本、明正统二年(1437年)重刻本、嘉靖本和《医统正脉》版本等

24、《药性歌括四百味》(4)作者:明朝•龚庭贤


四百种口味的药歌 - 封面

简介: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明代医学家龚庭贤所著的一部说明书。每药分为原文、注释、语言翻译、注释四个部分。书中用现代语言全面讲解了各药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简洁、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中医药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25、《针灸大成》(196)作者:明朝•杨继洲


针灸大师封面

简介:

《针灸大成》,针灸专着,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代杨继周(吉石)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出版。杨先生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和明代以前的20多部针灸著作,并结合作者临床针灸经验编写了本书。第一卷第一卷收录了全身各穴位的图片,以及经络的起源。第二卷为《针灸直指》,包括《内经》和《难经》中的17篇针灸论述;第二卷是对全身穴位的描述和数百种症状的描述。第三册收录针灸诗五篇、六气歌、针灸百首等20首,以及针灸问答;第四卷有仰卧者尺寸图、背舒、腹针歌等。中指测寸、九针理论、针灸补泻、针灸禁忌等;第五卷涵盖了经行术元经、子午六注针、灵龟八法等合穴;卷六、卷七涵盖五脏六腑、十四经穴的主治、经穴歌、考证方法、奇经八脉、经外奇穴等;第八册包含《神应经》针对风、伤寒、痰、哮喘、咳嗽等各种临床疾病的穴位方法及选穴方法;第九卷精选各家针灸方法,并附有杨氏本人的针灸病历;第十卷附陈(匿名)的《小儿按摩经》(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书,因本书重印而流传)。本书全面论述针灸理论、操作手法等,考查腧穴名称、部位,记录历代名医的针灸医疗案例。它是明代以前针灸学术的又一总结,是学习和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书。

26、《奇经八脉考》(18)作者:明朝•李时珍

简介:

《奇经八脉考》,经络专书,一卷,明代李时珍着,万历六年(1578年)出版。本书是研究奇经八脉的专着。李先生参考历代有关文献,整理阐释了十二经脉之外,阴卫、阳卫、阴窍、阳窍、任督、带冲等八经经脉的运行路线和主要治疗证候,并提供个人见解。其对奇经理论的阐述,为临床奇经治疗提供了依据。尤其是冲、任、督、代脉的主要证候与妇科临床密切相关。气经的学术经验对气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作者对奇经八脉的综合研究,是经络理论的重大发展。

27、《食疗本草》(266)作者:唐朝•孟旭


膳食草药-封面

简介:

《食疗本草》,食疗论,3卷。唐代孟慎撰,张鼎补充改编。成书于唐朝开元年间(713-741)。一般认为,此书原名《孟申》《补养方》。张鼎增补了89种食疗佳品,并加注(题为《安经》,即《诚注》),编入本书。共收录文章227篇,涉及260种食疗产品。品名下注明药性(温、平、寒、寒),但未注明味道。正文介绍其功效、禁忌和方剂,偶尔讨论其形式、治法、产地等,首次将菠菜、香菜、芫荽、鳜鱼等食用蔬菜收入其中。尤其是动物器官治疗和藻类、真菌的治疗效果的记载令人瞩目。所记载的食疗经验实用,药源广泛,并充分考虑食物毒性、禁忌和地域特点。是唐代较为系统、全面的食疗专着。原书早已遗失。敦煌出土残片,近代汇编已佚失。

28、《难经》(81)作者:周朝•B阙伊安


南京封面

简介:

《难经》,原名《皇帝八十一难经》,又名《八十一难》,是较早的中医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份,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成书时间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关。 《难经》中的“难”字,有“提出难题”或“困难”的意思。本书共包含81道疑难题。采用问答的方式探讨和讨论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灸、病证等。

29、《饮膳正要》(26)作者:元朝•胡思慧


饮料和餐饮罩

简介:

《饮膳正要》为元代胡思惠所著,完成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本书共三卷。第一卷讲各种禁忌,由宝物组成。第二卷讲各种汤剂、各种疾病的食疗、食物中毒等。第三卷讲的是米谷制品、畜产品、禽产品、鱼产品、水果、蔬菜及材料等。

30、《医学源流论》(100)作者:清•徐大春


医学起源理论 - 封面

简介:

《医学源流论》是清代徐大纯编撰的一部医学论着。共收集到99篇评论文章。第一卷涵盖经络、脉象、疾病、方剂;第二册涵盖治疗方法、论着(包括各科)、古今。他所触及的每一​​处,都有前人没有表达过的新见解,他说的是常人不敢说的话。他特别指出了时代的诸多弊端,并论述了深刻的道理。

31、《扁鹊心书》(236)作者:宋•D欧菜


边缺新书-封面

简介:

《扁鹊心书》,综合医书,3卷。宋代绍兴十六年(1146年)窦才编撰。因扁鹊所传,故名。本书的特点是强调经络和针灸疗法。本书介绍了“黄帝灸法”、“扁鹊灸法”、斗菜灸法。治疗方法强调扶阳,禁寒凉药。全书论述了百余种外伤、内伤以及各科临床杂病,如伤寒、阴毒、乏力、喉痹、劳累、中风等。书中还收录了作者的多次治疗经验,其中大多主张针灸疗法,反映了窦氏在运用针灸疗法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扁鹊神方》除了继续描述一些疾病外,卷底还收录了94方,分别介绍了它们的主要治疗方法和使用方法。这些方剂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宋代以前的医书中没有的,而我国较早的麻醉方剂——岁生散——被保留下来,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2、《棠阴比事》(108)作者:宋•G ui万荣


唐寅碧石-封面

简介:

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一卷。宋代桂万荣撰。 1213年出版。本书收录了一些典型的刑事违法案件。每个案例都有一个四字标题。有涉及法医鉴定的内容。现有《四部丛刊续编》复印件。 《棠阴比事》是继五朝《疑狱集》和宋代郑恪编着的《折狱龟鉴》之后,又一部记述诉讼活动的书。

33、《温病条辨》(78)作者:清·吴瑭


发热性疾病 - 封面

简介:

《温病条辨》,清代(1798年)吴棠(鞠同)着,是一部热病总论。本书在清代众多温病专家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之外的温病理论体系,并确立了三焦辨证纲领,是温病理论的创新理论之一。疾病。在温邪易耗阴液的思想指导下,吴巨同提倡养阴存液之法,制定了一套层次清晰的治疗温病的方药体系。因此,《温病条辨》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的象征。性著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