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职场发展 > 袁隆平团队在迪拜沙漠种植杂交水稻! IoT模块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

袁隆平团队在迪拜沙漠种植杂交水稻! IoT模块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

  • 发布:2023-10-07 09:57

热带沙漠出现“人造绿洲”,中国水稻也长起来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近日对迪拜热带沙漠试种水稻的产量进行了测试。最高亩产突破500公斤。

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试种水稻获得成功,为提高沙漠地区粮食自给自足、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改善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添“中国贡献”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

中国杂交水稻生长在热带沙漠

热带沙漠“人工绿洲”的出现来自跨国邀请。
青岛海水稻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介绍,青岛海水稻研究开发中心受迪拜统治者私人投资办公室邀请并委托,在当地热带沙漠开展水稻试验种植。

今年1月,他们挑选了数十种杂交水稻材料,在迪拜附近的沙漠中小规模种植,测试其抗旱、抗碱、抗倒伏能力。
经过五个月的生长,第一批稻子已经快成熟了。 5月26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开发中心组织来自印度、埃及、阿联酋等国的专家进行产量评价。其中1个稻料亩产超过500公斤,另外2个稻料亩产超过400公斤。来自印度的产量测量专家伊什在电话中告诉袁隆平:“这样的产量测量结果非常令人兴奋和令人印象深刻。”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袁隆平表示,本次生产测试的结果超出了他的预期。 500公斤/亩是一个理想的目标,但我没想到能实现。这表明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遥遥领先,海水稻技术也开始初露端倪。
6月下旬,青岛海水稻研究开发中心将再次进行晚熟稻生产试验。 “根据测产结果,我们将在试种水稻中选择优质稻材,改良和开发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杂交水稻品种。”张国栋说。

是沙漠水稻种植成功的关键

迪拜沙漠昼夜温差达到30摄氏度以上。白天气温极高,地表温度达到50摄氏度以上,湿度在20%以下,经常有沙尘暴。在迪拜热带沙漠试验种植水稻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当地种植水稻的最大挑战是沙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全是松散的沙子,没有团聚结构,不能保持水分,而且地下7.5米有海水。
“如果从地表灌溉水稻,就需要大量的淡水。当地的淡水非常珍贵,主要依靠海水淡化,这种灌溉方式显然不可行。同时,在强光条件下,容易引起淡水与地下海水的交汇,导致地下海水上升,发生次生盐碱化。张国栋说道。

青岛海米研发中心将海米栽培研发成果“四维改良”技术引入迪拜。

其中,元物联网模块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主要由两条装有多种传感器的管道组成:

第一根管道根据传感器反馈需求,自动将所需的水和肥料输送到水稻根部,供给水稻生长所需的水;

第二根管道回收土壤中渗出的多余水和肥料,并通过第一根管道输送到回收罐进行回收。

此外,元素物联网模块表面还设有智能喷灌系统,可根据水稻不同阶段的需肥量,精准控制喷头和喷枪定时定量喷水和养分、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

世界粮食安全又添“中国贡献”

青岛海米研发中心执行主任刘家印介绍,今年下半年,青岛海米研发中心与迪拜统治者私人投资办公室将启动占地100公顷的海米研发中心。实验农场以更大规模验证生产成本和种植过程的稳定性。制定沙漠地区水稻推广技术标准。
2019年,双方将启动100公顷标准农场建设,并从2020年开始快速复制,扩大种植面积,打造更多“人造绿洲”。
据了解,迪拜统治者私人投资办公室计划与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通过资金、技术和土地合作等方式进行合作,目标覆盖阿联酋10%以上的国土面积,并利用以10平方公里的“人工绿洲”为单位打造“绿色迪拜”和“生态迪拜”,将极大增强阿联酋粮食自给自足和粮食安全,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此外,双方还签署框架协议,共同建设中东北非海米联合研发推广中心,致力于向整个阿拉伯世界推广“人工绿洲”,改善沙漠生态条件解决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和饥饿问题。
张国栋告诉记者,在沙漠里种植水稻三年多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会增加,从而形成团粒结构。在“四维改良”的基础上,可种植多种高附加值作物。

来源:新华社

记者:于晓忠、徐兵、张旭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