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硬件测评 > 谷歌为何在人工智能创新上缺乏诚意?

谷歌为何在人工智能创新上缺乏诚意?

  • 发布:2023-10-08 21:26

进入2017年,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在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在上周举行的一年一度的 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上,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 (Sundar Pichai) 介绍了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今年的亮点内容不会延续到移动端,而是转舵宣布谷歌整体战略思维将从移动优先转向AI优先,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将从移动转向强调人工智能。

作为科技界创新的先驱,谷歌十多年来不断推进内部创新。去年的深度学习技术成果DeepMind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在谷歌全面战略转变元年大会上,大家对谷歌在AI应用层、平台层和基础层的建设和进展抱有更高的期待。然而,这一次的结果却有些令人失望。

在AI与Google产品的结合方面,无论是让机器精准识别图像的Google Lens、能够升级交互体验的Google Assistant,还是集语音交互和智能家居于一体的Google Home,它们基本上只是炒饭。突破性创新不断涌现。据国内多家媒体评价,谷歌“不再惊艳”,不能再用旧的视角来看待中西方的技术差异。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并不比国外差。

Google Lens图像识别是百度3年前推出的

业界普遍认为,未来的人机交互将基于语音和图像。语音和图像的智能识别也成为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方向。谷歌在这两个领域的探索成果,在谷歌开发者大会上遭到了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的“斥责”。面对老东家,吴恩达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老东家,引发了不少关注。

事情的起因是谷歌在大会上公布的Google Lens图像识别技术。 Google Lens是谷歌发布的视觉搜索引擎。该产品结合了图像识别和OCR技术。它可以利用视觉算法识别手机拍摄的照片中的物体并提供相关的搜索内容。促使吴恩达发声的是图像识别技术。他19日忍不住在推特上发文,认为“美国媒体认为谷歌的花卉植物识别能力很惊人,但你要知道这项技术早在2014年就在中国已经非常成熟”,抱怨谷歌的人工智能应用滞后。 ,并表示很高兴美国现在有了(这项技术)。

要知道,吴恩达之前工作的百度在2014年就推出了图片识别功能,可以识别植物、宠物、街景等。当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向外界重点介绍了这一功能。它基于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可以满足用户通过图像搜索信息的日常需求,包括通过图像搜索进行认知学习。 、搜索高清素材、鉴别真伪、辟谣等诸多实际应用。而目前,百度基于图像识别检索技术开发的图像识别工具已经成功被中国网民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经过2015年的升级,最新的百度图像识别还推出了“人脸识别”两大商业应用:约会”和“购物照片”。

而且,根据媒体评测结果,从图像识别应用来看,与谷歌去年发布的智能聊天应用Allo Dumi相比,谷歌的Allo并没有比Dumi聪明多少。在机器理解图像内容方面,谷歌并没有带来任何超出中国现有技术的“新”东西。就连韩国工程师也在 Facebook 上表达了对 Google Lens 的质疑。此前,韩国最大的搜索引擎Naver也曾推出过类似的功能。

Google Assistant想要进ios,但依然乏善可陈

国内媒体在报道谷歌推出的智能助手Google Assistant时,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词,“旧瓶装新酒”。说到智能助手,谷歌的产品线显然有点混乱。目前,谷歌已经在市场上推出了三款产品——最初是针对Siri的Google Now,然后是去年I/O大会上推出的Google Allo和Google Assistant。

Google Assistant今年的新发展就是更加开放。原本只有谷歌自家的 Pixel 手机安装了这个智能助手,但今年向 LG G6 开放,之后逐渐向 OnePlus 等第三方手机品牌和智能家居厂商开放。最新的Google Assistant支持基于视觉搜索引擎的Google Lens,兼容更多机型和语言,还作为第三方应用登录iOS,似乎在挑战Siri的节奏。

当然,进入ios可以赢得更多用户,但Google Assistant想要挑战或击败Siri是相当困难的。作为Apple生态系统的一部分,Siri可以直接通过home按钮和界面启动。用户还可以直接说“嘿,Siri”来唤醒它。不过,作为Google Assistant的第三方应用,需要手动启动才可以使用,也无法使用。内置核心移动电源和设置无法与其他非Google应用程序无缝连接。

在谷歌的Android系统上,智能助手可以说是晚了一步。各手机厂商和第三方开发商已经开始将自主研发的语音智能交互嵌入到开放系统生态中。科大讯飞和360推出的智能360智能语音助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Google Home,仅软件升级了

今年发布的Google Home智能音箱仅在去年发布会上推出的基础上进行了软件升级。升级的内容主要是主动提醒。用户可以通过语音直接获取新的通知消息;他们还可以通过说出联系人的姓名来拨打电话;同时,音箱还可以直接在手机、电视上显示信息。

但与竞争对手亚马逊Echo相比,Google Home还是“迟到了”。亚马逊的Echo经历了多次迭代,已经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在AI应用的家居入口,很明显谷歌还没有形成优势。从未来谷歌AI生态的健康布局和发展来看,这一短板需要快速填补。

我们可以看到,在人工智能领域,无论是图像识别、智能助手的应用、家庭入口的智能音箱布局等,谷歌都落后于直接/间接竞争对手。主要问题是谷歌对人工智能战略意义的预测存在偏差。谷歌虽然在2010年就成立了Google Brain团队,但并没有太重视AI。

与谷歌在战略聚焦上的迟缓相比,中国市场的百度早已将人工智能视为百度最重要的方向。百度早在2013年7月就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其自动驾驶项目也同时启动。去年上半年,百度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确立为未来发展方向。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李彦宏在公开场合提及人工智能513次。今年,百度还提出了“AI优先”战略,将人工智能视为未来所有业务的核心。不仅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核心业务,还打造人工智能新生态。

国际知名媒体《亚洲时报》近日也发表文章称,亚洲企业竞相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加州硅谷逼近美国科技企业。在AI领域,技术差距进一步缩小,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谷歌。

(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