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硬件测评 > 微信产品分析报告

微信产品分析报告

  • 发布:2023-09-30 03:56

1 产品概览

1.1体验环境

1.2 产品介绍

  • Logo: 两个重叠的类似人脸的对话框,绿色背景,寓意微信是一个安全可靠的聊天平台。
  • Slogan: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具体来说,微信成功打造的生活方式叫做“互动分享”。这句口号寓意着微信的功能将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交友、购物、娱乐、商务、信息于一体。
  • 官方定义:微信是一款通过互联网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并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动聊天软件。

1.3 产品定位

是一款为渴望发现新奇事物、有大量碎片时间消磨、渴望社交关注、喜欢社交的智能手机用户提供即时聊天、内容分享、在线游戏购物、移动支付等功能的社交软件。注意自己圈子的隐私。

1.4 用户需求分析

由于缺乏有效且低成本的方式来获取实时的App操作数据和用户信息,下面将采用倒推的方式来分析微信的所有功能,并对一般用户需求进行分类。

1.4.1微信功能

  • 社交:与朋友聊天、微信群、朋友圈、摇一摇人、附近的人、表情
  • 娱乐内容:公众号、游戏、购物、摇一摇查歌、摇一摇看电视、收藏
  • 生活服务:服务账号、钱包、卡包
  • 其他:消息提醒、隐私、账号与安全

1.4.2。业务需求分析

结合微信官方给出的产品定义,根据微信的使用频率对各个功能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以下三个需求:

  • 核心需求——语音/文字/视频/图片/位置实时分享功能、群聊功能、联系人导入功能、陌生人交友功能、内容分享功能、表情包功能;
  • 主要任务需求--信息订阅功能、游戏功能、转账支付功能、扫码功能、链接第三方服务(购物、打车)功能;
  • 配套需求——注册功能、消息提醒功能、收藏功能、账户隐私设置、聊天记录备份功能、问题反馈功能、广告;

下面一一分析业务需求的目标、目的、指标和用户行为。

1。语音/文字/视频/图片/位置实时分享功能

  • 业务需求:用户在聊天过程中可以选择发送语音、文字、视频、图片和位置,对方可以即时(1s内)收到消息内容。尽量保证语音、图片清晰、视频播放流畅、实时定位准确。
  • 商业目的:在保留异步通信本质的同时,实现低成本即时通话效果,方便沟通,吸引用户留存。
  • 衡量:各个反馈渠道中关于消息发送失败或缓冲时间过长的投诉数量(减少)。
  • 用户行为:选择内容类别,编辑并发送消息。

2。群聊功能

  • 业务需求:用户可以选择加入某个主题的群组,参与多人对话,提供个人消息提醒和群组成员变更消息提醒。
  • 经营宗旨:为用户提供群体参与感和归属感,提高用户粘性。
  • 指标:每人的群聊数量。
  • 用户行为:搜索、创建、添加群聊、查看消息提醒、编辑和发送消息。

3。联系人导入功能

  • 业务需求:用户可以通过关联手机通讯录、QQ、邮箱,快速查找并添加日常联系人微信号。
  • 经营宗旨:利用与用户的牢固关系,为用户提供安全感和熟悉感,提高用户粘性。
  • 衡量指标:选择导入通讯录、QQ、邮件联系人的用户数量。
  • 用户行为:选择导入方式,确认导入并选择要添加的好友,发送添加请求。

4。陌生人交友功能

  • 业务需求:通过账号搜索、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寻找并添加新朋友。
  • 商业宗旨:为用户提供获取新鲜感、扩大朋友圈的有效途径。
  • 指标:人均好友数量。
  • 用户行为:查找感兴趣的人,打个招呼或发送添加请求。

5。内容分享功能

  • 业务需求: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的分享或私密分享(发送给个人或群聊)功能发布每日动态或新鲜资讯。要求支持文本、图片、视频格式,能够设置权限,支持点赞/评论/转发。
  • 商业目的:满足用户关注需求和好奇心,建立用户互动和用户引流渠道,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粘性。
  • 指标:您最受欢迎的内容被阅读和转发的频率。
  • 用户行为:查看和发布更新,点赞/评论/转发。

6。表情功能

  • 业务需求:用户可以选择自行下载表情包,并提供表情收集清除和防丢失功能。
  • 商业目的:方便用户的情感表达和聊天方式的改变,增加兴趣,提高用户粘性。
  • 测量:表情符号下载。
  • 用户行为:查找/下载/收集/删除表情符号和图片。

7。信息订阅功能

  • 业务需求: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号,主要向用户传递信息,提供微信端的互动服务。
  • 经营宗旨:为媒体、企业、个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满足用户打发碎片时间的需求。
  • 衡量指标:人均公众号/服务账号关注量。
  • 用户行为:关注公众号或服务帐户、查看消息、收藏或转发。

8。游戏特色

  • 业务需求:通过关联游戏和微信联系人,用户可以轻松找到周围朋友玩的游戏,并提供下载和消息提醒功能。
  • 商业目的:发挥用户竞争力,通过游戏排名和邀请增加好友互动,增加用户粘性作为主要收入渠道。
  • 指标:游戏下载和付款。
  • 用户行为:游戏搜索/下载/分享。

9。转账支付功能

  • 业务需求:为用户提供钱包和卡券功能,通过绑定银行卡实现类似支付宝的转账支付和充值支付功能,开通微信红包。
  • 商业宗旨:渗透移动支付,培养用户习惯,提高用户粘性,为第三方服务提供接口。
  • 测量指标:传输频率和传输金额。
  • 用户行为:发红包、抢红包、转账、充值。

10。扫码功能

  • 业务需求: 通过扫描二维码,用户可以跳转到支付页面,添加认证、账号关注、第三方服务链接等。
  • 业务目的: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使用模式,免去在小屏幕上查找内容和打字的麻烦,培养用户习惯
  • 指标: 二维码生成量
  • 用户行为:扫描,长按识别二维码,显示2个二维码

11。链接第三方服务的功能(购物、打车)

  • 业务需求:用户通过微信中点击第三方服务内容,可以快速跳转到购物、打车、签证申请等网站。
  • 经营宗旨:无需打开更多软件即可满足用户的其他需求,培养用户习惯,提高用户粘性。
  • 用户行为:查看京东、订票、查酒店、打车。

12。注册功能

  • 业务需求: 用户需要注册张厚才可以使用该产品。
  • 业务目的:有效的用户管理。
  • 指标:注册用户数。
  • 用户操作:完成注册过程。

13。消息提醒功能

  • 业务需求:有聊天消息、内容推送时提醒用户使用产品。
  • 经营宗旨:增加用户粘性,培养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
  • 指标:每日活跃用户数。
  • 用户行为:通过通知栏打开产品。

14。收藏功能

  • 业务需求:当用户看到优质内容或表情时,可以一键保存,永久保留。
  • 商业目的:让用户随时查看内容,培养用户习惯。
  • 指标:内容集合的数量。
  • 用户行为:收藏、转发、编辑标签。

15。账户隐私设置

  • 业务需求:允许用户选择哪些人可以看到自己朋友圈的动态和相册,以及如何验证和添加好友。
  • 经营宗旨:为用户提供安全感、自由感。
  • 指标:各种反馈渠道中关于账户隐私问题的投诉数量。
  • 用户操作:完成隐私设置。

16。聊天记录备份功能

  • 业务需求:用户在更换手机或系统时可以备份包含重要内容的聊天记录。
  • 商业目的:防止重要聊天内容丢失,增强用户粘性。
  • 用户行为:将聊天记录迁移到手机或电脑。

17。问题反馈功能

  • 业务需求: 在应用内提供问题反馈渠道。
  • 业务目的:根据真实用户的反馈改进现有问题。
  • 指标:反馈数量。
  • 用户行为:提交反馈并留下联系信息。

18。广告

  • 业务需求:在朋友圈和媒体内容的适当位置为特定用户提供精准广告。
  • 经营宗旨:让用户接受广告的存在并产生兴趣,提供盈利渠道。
  • 衡量目标:广告流量。
  • 用户行为:浏览广告并点击品牌和产品链接。

1.4.3。目标用户及典型场景

企鹅智库2016年3月发布的第43期《“微信”影响力报告》数据显示:

  • 微信用户以男性为主(约占2/3)

  • 企业员工中40%以上是雇员,个人和自由职业者位居第二。从收入稳定性和消费能力来看,微信用户还有待挖掘的消费潜力。

  • 在微信日常使用功能调查中,朋友圈、收发消息、公众号位列前三。与支付相关的微信红包/转账和微信支付也排名靠前。

目标用户特征:

  • 15-38岁的大学生或上班族
  • 有一定的互联网产品使用经验
  • 关注新热点,渴望社会关注,有大量碎片时间无处消磨

场景1:

用户画像

?在熟悉的朋友面前很热闹
其他描述:喜欢呆在宿舍看剧上网,偶尔有约会或者关注的商店促销时约朋友出去
  • 常用APP:微信、支付宝、QQ、淘宝、微博
  • 场景

    李遥摸了摸床上的手机,打开屏幕,关掉每天定在7点30分的闹钟,打开微信看看有没有新消息和朋友圈提醒,然后就起身了。 7点50分,李遥洗漱完毕,和室友下楼去餐厅吃早餐。时间稍早,所以食堂里人很少,不需要排队。吃饭的时候,室友拿出手机,打开朋友圈给李耀看,“啊,原来昨晚是校园十佳歌手的复赛啊?你朋友的照片拍得很专业。” “那是肯定的,是摄影协会发来的,要一起看后天的决赛吗?” “谁参加我们学院的比赛?” “学生会公众号有推送,我稍后分享给你。”吃完饭后,两人都说是。我微笑着向教室走去。老师叫了我的名字,开始上课了。

    习惯了晚上12点30分睡觉的李耀,在下课铃一响的那一刻就再也坚持不住了。她赶紧趴在桌子上小睡了一会儿。她闭上眼睛,环顾四周。 ,有的男生在玩手机游戏,有的男生在微信“开房”玩真心话大冒险。然而,很快又开始上课了。

    中午12点下课的食堂里人头攒动,东北饺子窗口前已经排起了20多人的长队。李耀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加入队列。她拿起手机打开微信,打开订阅号消息,仔细看了几条新闻/鸡汤,又查看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看看有没有朋友最近分享了一些有趣的活动。通知栏里弹出了一条室友的消息——“找到了位置,在2号门食堂旁边。”李耀向前看了一眼,然后回复室友:“好的,我另外两个人就到了。很快。”正当李瑶和室友吃完晚饭走回宿舍的时候,学校广播里播放着一首歌。李耀很喜欢这首曲子,但她和她的室友都没有听过这首曲子,收音机里也没有任何相关报道。她对歌名感到困惑。随后室友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摇了摇。不到5秒,歌名就出来了。原来这首歌叫《初恋》。室友们的支持让李耀深受感动。

    李瑶下午没课,就待在宿舍里写作业看剧。不知不觉,已经下午5点30分了。李耀突然想起六点有一个俱乐部社交活动要参加,于是她赶紧收拾起来。我空手而归地冲到食堂,但当我去取餐时,我发现我的饭卡余额不足,而且我把钱包落在了宿舍。 “没事,我微信里还有零钱。”于是,李耀跑到前台,立马扫描微信二维码购买了餐券。吃完晚饭,李耀赶去活动现场,发现自己提前到了。她环顾四周,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组织,开始和朋友聊天。

    社交活动即将开始。所有俱乐部的成员将被随机分组​​。他们将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指定的任务。最快、最好的一组将赢得大奖。李耀他们的小组虽然最终没有获奖,但是大家聊得很好,所以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大家面对面成立了微信群。回宿舍的路上,李遥忍不住和小伙伴们分享了这段美好的友谊,引来不少评论和点赞。

    场景2:

    用户画像

    ?善于言谈,有事业心,受欢迎
  • 其他描述:关注时事和科技动态,喜欢打篮球、看球赛,也玩手机游戏
  • 常用APP:微信、QQ、网易新闻, 炉石传说
  • 场景

    早上7点,杨鹏关掉闹钟,打开微信查看。没有新的对话,但是有QQ邮件提醒和公众号推送,于是他把邮件提醒置顶,然后飞快地滚动着朋友圈。起床洗漱完毕,杨鹏收拾好衣服和文件袋,喝了一杯水,照了照镜子就出去了。

    由于每天上下班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杨鹏通常会在路上看几条新闻/科技资讯/篮球比赛。有时他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但文章太长,或者刚到公司。杨鹏会点击领取;如果路上方便的话,他偶尔会打两场比赛。

    8:30到公司楼下,使用微信支付购买早餐。我来到办公桌前,一边吃早餐,一边打开电脑,整理一下文件,九点就开始上班。我处理公司邮箱和QQ邮箱中的各种消息,给客户打电话,对接销售和生产,安排计划。工作开始紧张地进行。 10点15分,杨鹏从一堆邮件中抽身出来,扭动脖子伸了个懒腰,抓起杯子旁边的手机,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出来查看朋友圈、回复微信。然后又回去工作了。

    终于到了12点,杨鹏打开微信,叫了几位部门同事到群里一起吃饭。他们约好中午12点15分见面。杨鹏正准备打开早上收集的推文继续看下去。突然,群里有人@了他,杨鹏只好回到群聊。原来,小李家有喜事,就在群里发了个大红包,并@了所有同事,于是二话不说就立刻加入了红包大战,虽然他只拿到了2.33元到底。但我觉得能得到它已经很幸运了,所以心情很好。一群人来到食堂点餐。由于微信开通了,杨鹏直接扫描微信二维码支付了餐费。 12时45分,吃完晚饭,杨鹏准备午休。睡觉前,他浏览了一下京东,看看前几天买的鞋子已经发货到哪里了。然后他看向群聊。有人在谈论其他部门的八卦。与此无关。紧急情况下,杨鹏设置了闹钟和免打扰模式,开始午休。

    下午5点15分就快下班了。整理完文件,等电脑关机,杨鹏抓起手机,刷起了朋友圈。他看到有人分享说今晚有篮球比赛的直播。他留言“在一起?”然后将截图转发至朋友圈群。群里几个经常一起看球的同事立即回应道。杨鹏很快就和他们约定了时间和地点。回到家吃完晚饭,杨鹏看了一会儿十点的直播。杨鹏一边打开电视看新闻,一边拿出手机和正在看比赛的同事在群里玩起了预测。偶尔,他还会一边聊天一边扔红包。

    2 产品分析

    2.1 产品信息架构

    图例:P代表page,T代表Tab,其余未指定的代表本地信息块

    设计就是分类。从上图可以看出,微信的产品信息结构已经有了清晰的骨架。底部只保留了四个标签,分别是“微信”、“通讯录”、“发现”和“我”,加上顶部菜单的快捷辅助功能,微信如何使用一目了然。微信的整体结构偏向“宽而浅”的设计,深度一般不超过四级。虽然“我”选项卡中有很多二级菜单,但它们都是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和分离的。例如,“个人信息”是一个模块,“相册”和“收藏”属于同一模块进行内容记录,而“钱包”、“卡包”和支付相关的也归为一类,这样就避免了并行菜单太多导致用户更难找到的问题。此外,微信的信息架构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从最初的聊天功能,逐步增加了朋友圈、摇一摇、购物、游戏等模块。其结构仍保持其原有的清晰脉络。

    2.2 流程图

    2.2.1。登录注册流程

    微信的注册过程很简单。用户只需输入昵称和手机号码即可完成注册和手机绑定。无需提供生日、性别等过多信息,安全快捷。其次,如果登录密码保存在本地,当用户退出微信并再次打开时,无需再次验证。 App会自动打开主页,极其方便。第三,微信不鼓励用户申请小账户,但也不对此进行强制限制。这是更人性化的考虑。

    从更快更好地引导用户成功注册登录的目标来看,微信仅使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并且强制绑定至少一种联系方式(手机号码、邮箱和QQ)。它可能从多个来源获取用户信息。另一方面,也会简化找回密码的过程,帮助用户顺利登录。

    2.2.2。密码验证流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微信的密码验证过程是非常容错的。由于必须考虑到微信账号的安全,因此密码申诉过程需要四个步骤来获取微信ID和新密码。为了减少用户申诉密码的频率,微信要求至少绑定一种联系方式(手机/QQ/邮箱)。 ,您只需绑定账号,即可一步登录微信首页。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有效。

    2.2.3。时刻分享过程

    微信中分享聊天内容有两种方式。一是长按对话中的聊天内容,然后选择合并转发给好友或群聊;另一种是对聊天记录进行截图,保存到本地图库,然后转发。朋友圈。它可能涉及隐私和操作问题。微信不允许转发语音、动画表情、名片、游戏、支付消息、卡券等,因此转发限制较多。

    这种情况下,后者更常用。截图分享过程中一个很好的体验是,私密对话中不会出现对方的昵称和言论。在群聊中,您还可以选择是否显示群组成员。昵称,这样在截图分享时只需剪掉顶部菜单栏就可以很好的保护隐私。

    公众号 分享推送非常简单,只需输入链接,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公众号 推送链接的来源有四种,其中在通讯录中查找推送消息最为复杂。为了增加每个联系人和公众号的曝光率,微信放弃了折叠分组的做法,而是按照拼音首字母对联系人和公众号进行排序。

    的数量较少时,用户可以滚动列表查找目标推送;当公众号数量较多时,用户可以先在顶部菜单栏中通过关键词进行搜索,然后滚动屏幕右侧的字母栏,通过第一个字母快速确定目标推送的位置。

    事实上,当公众号太多时,主动搜索(后两种方法)比被动搜索(折叠分组)要快得多。另外,当用户滑动字母栏时,屏幕中央会出现放大的字母作为提示,有效解决了字母过于密集导致用户难以确定当前选择的字母的问题。这也是微信的第一个设计。

    朋友圈分享内容需要考虑两种情况。一是分享的文字字数少,可以在屏幕上显示,用户可以直接截图分享;二是分享的文字字数较多,内容折叠。如果还附有图片,那么用户往往需要先复制文字,然后将图片一张一张保存到本地相册,返回朋友圈点击右上角的相机,在照片中找到照片相册,粘贴文字并点击分享(用户也可以选择“收藏”然后转发到朋友圈,但此方法不能用于多图分享)。

    这个过程最大的问题是需要一张一张保存多张照片。如果技术允许的话,我们能不能实现类似移动桌面整理的效果——朋友圈里的图片就像桌面APP一样,那么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框住APP的文件夹,相应地称之为照片墙。单击照片墙可放大区域,单击每张照片即可查看。长按照片墙一次保存所有照片。

    2.3 功能体验分析

    2.3.1。顺利的注册和登录过程

    用户需求:

    • 用户场景(每次):首次下载并使用本产品
    • 用户行为(想要):简单清晰的注册流程,首次使用时必要的指导
    • 用户体验目标(可以):尽快开始体验产品并获得必要的理解

    关键因素细分:

    • 关心的问题:使用频率未知的新产品是否需要注册;注册流程繁琐,导致放弃注册
    • 障碍:首次注册登录后对产品的功能和使用缺乏基本了解
    • 解决方案:用户打开APP,点击注册或登录欢迎页面;用户只需填写昵称和手机号码即可注册,默认绑定;进入首页后,利用用户习惯通过“红点”上标提醒用户并引导用户进行相关设置。如果需要的话会弹出提示框

    我的想法:相比更常见的浮层引导、蒙版引导、互动引导方式,微信采用“红点”标记引导用户自行探索,让用户体验更加自由,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用户。一方面,这得益于微信简单清晰的信息结构。另一方面,它也巧妙地利用了用户“取消红点”的强迫心理。

    2.3.2 简单有效的密码验证

    用户需求:

    • 用户场景(每次):登录产品时忘记密码
    • 用户行为(想要):快速找回原始密码
    • 用户体验目标(可以):最短时间成功登录账号

    关键因素细分:

    • 担忧:找回密码过程繁琐;无法找回密码,无法登录账户接收消息
    • 障碍:担心隐私泄露,不愿意透露足够的个人信息协助找回账户密码;无法使用原设备进行操作
    • 解决方案:用户注册时默认绑定手机,限制用户至少绑定一种联系方式,并尽量让用户找回原件通过手机/QQ/邮箱等密码一键联系信息。对于需要申诉密码的用户,只需要求对方提供之前的绑定方式以及两位好友的联系方式,无需涉及个人身份证、出生日期等敏感内容。申请密码申诉时,允许用户主动向微信安全中心发送短信索取密码,即允许用户使用其他设备获取密码。

    我的想法:微信的密码验证流程容错性强,逻辑清晰,操作简单。尤其是采用口语对话方式帮助用户找回密码(如下图),让人感觉更加贴心。

    但是我觉得这方面有一点可以优化。有些人可能因为业务需要想申请一个小账户。微信虽然不推荐,但并没有对此做出限制。用户注册账号过程中,返回如下界面。如果用户在这里选择“不是我的,继续注册”,那么用户的手机将自动与原账户解除绑定,并自动绑定到新账户。这会导致原账号的好友无法通过用户的手机号码找到他,也无法通过手机号码登录然后重新绑定回原账号,也使得流程变得更加复杂。安全问题。所以最好在这个页面提供更明显的提示并解释一下后果

    2.3.3。消息分享用户需求:

    • 用户场景(每次):看到新鲜有趣的推送/事件,或者想分享最近的心情/感受
    • 用户行为(想要):转发推荐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 用户体验目标(能够):与朋友互动,获得点赞、评论和关注,获得参与感和满足感

    关键因素细分:

    • 担心:朋友关系复杂,担心与一个朋友分享、互动会引起另一个朋友的不满;太多无趣的分享会导致审美疲劳甚至无聊
    • 障碍: 文字或图片不方便阅读或需要太多滚动才能完成整个内容;分享操作繁琐
    • 解决方案:限制朋友圈评论只有对方好友可见,并设置朋友圈权限(可以选择屏蔽其他人的朋友圈或者不给某个人评论)人们展示自己的朋友圈朋友圈),太长的文字会自动折叠/最多九张图片并采用九方格拼法,保证每次分享的更新都很短

    我的想法:微信内容的分享操作并不复杂,但图片的分享还有优化的空间。目前,如果用户想要在对话和朋友圈之间分享图片,或者将别人朋友圈的图片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必须先“收藏”或保存到本地相册才能分享。因此,建议开发长按图片来选择。 “分享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功能,省去了不必要的步骤。

    当然,微信很多时候在细节上做得很好。例如,它会在同一个图标下收集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这样不仅使界面简洁,而且引导用户在喜欢时添加评论,鼓励互动。 。再比如,用户在阅读推送消息的同时想要将内容分享给好友,同时还想继续阅读。因此,微信允许用户在转发内容时​​附加消息描述,然后将用户留在当前界面。用户可以等待共享伙伴回复消息。跳出来。

    3竞品分析

    3.1市场现状

    3.1.1。行业分析

    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移动社交行业系列研究报告-产品篇》,当今中国,腾讯产品(微信、QQ、QQ空间)、微博、陌陌的发展基本代表了国内移动社交的整体发展水平。基本上都有代表性的明星产品,但与500多个移动社交应用的整体数量相比,长尾市场仍然非常庞大和复杂。长尾市场的创业者都羡慕明星产品。明星产品的拥有也让他们在进行功能和商业扩张的每一步决策时如履薄冰。未来的移动社交市场充满危机和挑战。

    从移动社交应用数量来看,中国市场呈现三角结构。顶部的微信、QQ、微博、QQ空间、陌陌等平台型应用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用户集中。度和活跃度都很高,格局暂时稳定。

    从应用类型来看,国内移动社交应用可分为即时通讯、综合社交、兴趣社交、同性交友、婚恋交友、母婴社区、校园社交等主要类型想象一下社交网络、陌生人社交网络和商业社交网络。 。其中,即时通讯与综合社交之间存在功能融合的趋势,社交媒体的属性在平台应用功能上也更加明显。在细分市场,新的用户需求不断被发现,更精准的服务让长尾市场蓬勃发展。同时,社交属性也与多个领域交叉,产生了多种具有社交属性的扩展应用类型。

    预计,未来中国移动社交应用的用户群仍将以年轻人为主,并将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移动社交与泛娱乐产业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产品将不断向垂直细分市场发展,本土应用出海或将成为未来移动社交领域新的增长点。

    3.1.2。产品数据

    2016年11月16日,腾讯公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及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该季度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4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0%,但与过去两年的数据(14年49%,15年64%)相比,增速有所放缓。在7亿月活跃用户之后,微信活跃用户数依然保持着每季度4000万左右的增长。而同为国内平台型社交应用,手机QQ月活跃用户数为6.47亿,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低于第二季度的6.67亿,也低于第一季度的6.58亿,出现了历史以来的首次环比下滑。同样,曾被视为“中国Faceb活白皮书的数据来看,至2015年10月,微信在一线城市的渗ook”的QQ空间,其智能终端的月活跃用户数为5.84亿,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2%。据微博2016年Q3财报显示,其智能终端第三季度的月活跃用户数也仅为2.64亿。由此可见,尽管用户基数最大,微信仍能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

    另一方面,从去年腾讯发布的新生透率已达93%,二线城市为69%。相对于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的微信用户数已接近饱和。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称,在腾讯2016年Q3的效果付费广告中,很大一部分的营收贡献在于充分利用了朋友圈现有的广告库存量,尤其是向三四线城市的本地小企业开放的这些存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微信在逐步向三四线城市渗透。

    3.2 手机QQ

    产品版本:V6.5.8.2910

    产品定位:是一款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点对点续传文件等多种功能的即时通讯工具和娱乐社交平台。

    目标用户:10~25岁的智能手机用户(微信的则主要是25岁以上的用户群)

    产品结构:

    • 与微信相比,QQ的产品信息架构明显较为庞大,在功能上也丰富很多。微信有的QQ大部分都有,比如语音聊天、钱包、附近的人、扫一扫等,但也有自己独有的功能,比如语言通话、视频通话、文件传送、个性装扮、兴趣部落、同城活动等。可见低龄化的手机QQ更注重打造娱乐社交属性。
    • 与微信“永远四个标签页”不同,尽管QQ主体也由四个部分组成,但实际上只有三个标签页,个人信息则采用抽屉式导航的方式从左侧拉出,尽管可扩展性和个性化程度较高,但切换起来没有Tab标签方便。
    • 与微信类似,QQ的产品结构也采用“宽而浅”的设计,但对二级标签的归类管理稍显不足,如“个人信息”一页,同级标签较多且不加区分,增加用户的查找难度。
    • QQ的功能设计不够简洁。比如用户通过“动态——附近和“联系人——添加——查看附近的人”都可以进入“附近”页面,内容完全相同。但添加联系人和逛“动态”的目的是不同的,在添加联系人查找“附近的人”时,同页下的其它内容如“新鲜事”、“热聊”等可能会对用户造成干扰。

    功能体验:

    3.2.1.注册与登录流程

    QQ注册与登录流程的逻辑较微信的简单清晰,不强制要求绑定手机或其他联系方式。其次,由于QQ允许用户注册多个账号并默认记住密码,由此省去了用户切换账号时填写密码的麻烦,甚至还为用户提供了“无痕切换”和“QQ号关联”等功能。但另一方面,不强制绑定和默认记住QQ密码的设计也给密码验证流程和保护隐私增大了难度。其次,用户二次注册会默认绑定注册手机号,而不让用户填写密码,用户若解绑手机则容易因为找不到密码而无法登录。

    3.2.2.密码验证流程

    密码验证流程由于QQ未强制要求绑定手机或其他联系方式,其密码验证流程的灵活性比微信的差很多。假如用户没有绑定手机,那丢失密码后基本只能靠申诉找回密码。与微信不同,QQ申诉找回密码需要用户填写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用过的密码、好友账号和手机号等大量私人信息,虽然可以尽可能保证原账号安全,但要输入这么多隐私会让用户产生抗拒。

    3.2.3.消息分享到“好友动态”的流程

    和微信类似,QQ的聊天内容也只能转发给朋友或群聊,但QQ无法设置隐藏群成员昵称/备注。因此要想把聊天记录分享到“好友动态”,必须先截屏,然后用涂鸦或马赛克涂掉敏感信息,然后再发布动态。但QQ允许用户在发布图文时在当前页面对图片进行裁剪编辑(即不用先在本地相册把图片改好再发),同时还添加贴图功能,这在为用户省去一个步骤的同时还增添了乐趣。

    QQ公众号推送的分享流程与微信的相似,就连公众号列表也和微信一样选择用拼音首字母进行排列。此处就不赘言。在分享“好友动态”方面,与微信不同的是,QQ允许用户收藏好友的整条动态(图文)并转发给其他好友,而且在朋友分享多图的情况下能一键转载所有照片到空间相册。这样用户只要再到自己的空间相册选择转载的照片再发表动态即可。这方式也比微信的要简单。

    商业模式:基本涵盖了国内所有移动社交商业化玩法,包括广告(视频广告、信息流广告等)、会员(会员特权付费、会员等级制度)、游戏(手游、互动小游戏等)、植入(直播礼物商业植入等)、O2O(同城服务&活动)、直播(主播分成、直播内容导流、付费打赏等)、内容付费、电商(电子图书)等,布局全商业生态。

    4 商业模式

    据腾讯2016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腾讯的主营业务录得强劲的财务表现,尤其是智能手机游戏和社交效果广告业务。其中,效果广告收入增长83%,达到人民币43.68亿。微信公众账号、微信朋友圈是主要贡献者。

    其次,相较于云计算服务,支付业务营收对腾讯“其他收入”项的贡献很大。据腾讯总裁刘炽平称,腾讯支付平台每天有上亿笔的交易,其中大部分是社交支付,包括抢红包,转账;同时也有很多商业交易,通过微信支付和QQ钱包付款的线下交易增长也十分快速。

    由此可见,当前微信的商业化主要还是依靠两条腿走路:广告与支付,当然游戏也有贡献。未来微信可增加的广告量空间还很大,但腾讯表示会更专注于改善产品体验而非增加广告量,与此同时,微信支付会进一步向海外扩展。

    5 总结

    总的来说,微信做的是熟人圈子,重沟通重隐私;QQ做的是娱乐平台,重社交重新意,两者的用户人群虽有重叠但不完全吻合。可以预见未来微信和QQ的产品定位差异将会更加明显。

    从产品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看,QQ的趣味性和丰富度明显要高于微信,但在信息保护和使用效率方面,当前微信要远远优于QQ。很多QQ能实现的功能,如PC版QQ能使用聊天记录漫游,微信没做;很多QQ没做的功能,如群聊可隐藏群成员昵称,微信做了,这些可能都是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它让用户感受到了尊重和诚意,因此才集聚了QQ无法触及的高端和商务用户群。

    当前微信已经成功打开“广告和支付”的商业模式,个人认为微信未来的发展应保持以高效沟通为核心,不要因为急于变现而过度娱乐化。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