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络安全 > 降薪、内卷化之中,2023年基金经理的“骚动”与“冬眠”

降薪、内卷化之中,2023年基金经理的“骚动”与“冬眠”

  • 发布:2023-10-04 03:34

又到了跳槽季,金融街的人才暗流再次涌动。

不过,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金融人士的心态略显保守。 2023年,形势不容乐观,不少原本想在上半年“行动”的人选择了“冬眠”。

“看了一圈机会,没有什么特别合适的。”近日,一位在基金圈摸爬滚打多年的市场人士向钛媒体APP透露。当然,如果遇到好坑,他也愿意看。至于能否通过,需要综合权衡很多因素。

“骚动”与“冬眠”

来这支公募基金之前,王康(化名)曾在多家基金公司工作过。刚到这家基金公司的时候,他一直在努力适应公司的狼性文化。直到结婚、买了房子、生了孩子,他才逐渐稳定下来。

从2015年到2023年,我掰着手指头算,他居然在这家公司待了8年。在此期间,他也因为薪资、年终分红等因素考虑跳槽到同行中更有竞争力的公司。但眼看着自己的同事、同行在公募中跃居榜首,不仅工作压力大,而且性价比也很差。所到之处,原本躁动的心渐渐变得安心。

直到今年春天,当他得知年终奖大幅下降,再次挑战自己的心理底线时,他给金融猎头打了电话。

很快,猎头给他安排了几次面试。起初,他很兴奋。在一次前同事的私人聚会上,他还会透露自己采访某基金公司的细节。比如某基金公司的HR跟他聊天的时候很投机,就像是两个方向跑,就好像我们刚认识一样。

然而,当谈到他职业生涯结束后的职责和固定工资时,他有点犹豫。 “对方总是含糊其辞,让我感觉很不确定……”他说,如果这些细节在入职前不能协商好,一旦入职,他可能会变得被动。

另一家公募基金考察了他很久,也希望邀请他加入,担任部门副总裁。对方是一家国企,朝九晚五的工作,看上去并不忙。对他来说,做生意不成问题,但他隐约感觉到对方公司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候,这些复杂的业务事情和残酷性会让他更加难以适应。

于是,在与几家公募基金会面后,他最终选择了“冬眠”。

作为一个资源型基金营销商,如果你放弃了这家公司,你这几年辛辛苦苦收购的银行、券商等渠道都将拱手让给别人。即使有些关系可以带到别的公司,他也不确定,那些是针对平台的,那些是针对他自己的。

金融猎头眼中的机会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金融猎头,刘壮(化名)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咖啡店里度过。

与国外成熟的猎头生态系统相比,国内猎头市场尚不成熟。往往,一个高薪职位的背后,都有多家猎头公司在寻找合适的人才。交易能否最终敲定,不仅取决于您对合适人才的熟悉程度和信任度,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务谈判和关系技巧。

并不是所有金融机构都愿意花钱聘请猎头。只有那些面向市场、有意招聘市场紧缺的中高级人才的机构才能进入猎头的视野范围。

很多时候,金融机构的老板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设立一个什么样的部门,要招聘什么样的部门主管。这时候猎头就需要捕捉标杆公司的公司架构。记住这一点,然后与老板一起设定目标候选人的工作职责和薪资待遇,然后从营销人员那里寻找“猎物”。

例如,一家基金公司想招聘一名公关经理。老板希望从“四大报”挖走媒体人,但打听了一圈,很多人都不愿意轻易跳进去,或者价格很高。 ,或者文化是错误的。这时候老板不满意了,猎头也需要跟老板进行一次心理按摩。强迫老板不甜,还不如直接从市场上寻找合适的人选。

于是,在老板的指示下,猎头开始扩大范围,“广撒网”。在某招聘平台上,一位猎头发布了招聘信息,收到了百余份简历。很多简历都很艰难,包括学校、简历,但合适的还是不多。

为了更好地了解应聘者,刘壮开始频繁与人见面。无论是金融街,还是CBD,还是望京,还是申请人家附近,在沟通过程中,他发现有些人非常自信。当他们看到问他的人不是老板,而是猎头时,他就有些不耐烦了;他很诚实。他会向猎头表达自己急于跳槽的真实想法,也会诚实说出目前公司的不如意条件。

人才暗流背后的“晴雨表”

基金人才的暗流就像一面镜子,是行业成功与否的“晴雨表”。

几个月前,一位职业经理人放弃了管理千亿资产的券商,加入了一家量化私募平台。这位大佬的跨国跳槽就像是引爆了金融人才链的导火索,他的职位很快就被其他机构的人盯上了。

最终,一位在媒体圈摸爬滚打多年的候选人获胜。后者放弃轻而易举的年终奖、“裸辞”的决心给采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洞”空出来了,更多的人瞄准了它。那么更多的“坑”被空出来,急需找到合适的人选来填补……上半年,基金人才市场上演着一场暗战。这样的方式是默默进行的。他们表面看似平静,内心却波涛汹涌。

各类跳槽案例中,有哪些可以遵循的规则?钛媒体APP简单总结如下:

一:年轻,名校,数量越来越多。有的金融机构明确提出,部门正职岗位应聘用85后,副职岗位应聘用95后,基层优先聘用90后。同时,他们也非常重视第一学历。前几年原则上是985、211。到了2023年,已经成为招聘的底线,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其次,想挖的挖不到,结构不平衡。客户对市场化排名较高的品牌经理感兴趣。目前公司年薪100万左右,但转让价格200万起。对方说道:“我在这里感觉很舒服。”

三是形势不佳,观望情绪渐浓。去年资本市场不好。很多人本来想等年终奖看看机会,但经过一番研究,很多人按下了休眠的按钮。于是,市场上的陷阱越来越少,流动性也越来越差。 。

第四,金融圈涉足难度大,部分人脱圈从事实业。金融圈薪资下调、监管趋严、行业门槛提高。一些原本准备作死的金融人士放弃了执念,开始寻找去上市公司的机会。有的人去了新能源产业链,有的人去了硬科技赛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