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技动态 > 抓住汽车智能化新机遇,本土芯片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抓住汽车智能化新机遇,本土芯片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 发布:2023-09-29 16:50

  汽车智能化浪潮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功能成为汽车“必争之地”公司。各种功能车辆的普及率逐年提高。 智能驾驶L2/L2+级别功能现已在乘用车上量产;智能座舱进入人机共驾阶段,实现多模态交互,打造以场景为核心的服务生态系统;同时,智能车辆控制在车辆功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升级,芯片作为重要的底层硬件,其产品性能、稳定性、性价比等因素成为智能汽车降本增效稳定增长的关键。同时,本土芯片供应商也可以依靠智能汽车发展的黄金时期追赶国际供应商。

  01 数量与销量不同。自主传统品牌仍是汽车消费市场主力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 2022年9月起,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比将继续保持50%以上,认可度不断提升。 自主品牌中,传统品牌受益于成熟的产业链和品牌力,依然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中流砥柱。

  随着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力,以及创新车型的不断推出,部分自主品牌如比亚迪、吉利等已经进入了此前由汽车主导的“高认知度、高偏好度”市场。国际品牌。范围内,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汽车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亿欧智库对2023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者购车参考因素及消费者智能需求偏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消费者购车的参考因素中,25.7%的用户将品牌视为首要参考因素在购车参考因素中排名第二; 10.3%的用户将智力作为首要参考因素,排名第四。从消费者对智能需求的偏好来看,智能驾驶功能位居第一,有59.1%的用户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亿欧智库认为,虽然目前L3级智能驾驶功能的量产进程比较缓慢,但用户已经对未来智能驾驶功能带来的先进体验形成了认知,也将其视为智能驾驶的重要组成部分。驾驶舱功能。额外的担忧。

  02“软件定义”加大芯片需求,本土供应商崛起迎来发展机遇

  OTA能力带来的不断升级,让智能汽车常新,为消费者带来智能愉悦的驾驶体验。 OTA功能包括FOTA和SOTA。 FOTA是固件更新,从TBox端通过网关,通过总线通信,实现具有“软件定义”属性的SOTA功能,将软件刷写到车内的嵌入式设备ECU(目标ECU)。 。 OTA功能的实现对汽车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软件定义”的开发模式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变革。整车厂负责整车架构和定义,主导除基础计算平台和基础软件外,大部分应用层算法和软件的开发和集成。 。 芯片厂商与OEM厂商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OEM厂商在产品定义和设计方面与芯片厂商有更多的合作与沟通。芯片厂商的话语权提高了,在产业生态中的地位提高了,议价能力增强了。

  与国际供应商相比,本土供应商和国产芯片也具有天然优势。 在当前工业智能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芯片生态系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地供应商距离中国市场较近,有良好的配套能力。 本土供应商供应链稳定性更强,产品性价比更高。他们在工业智能化发展过程中迅速崛起。

  03智能座舱芯片竞争愈演愈烈,海外本土厂商各有千秋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加速,智能座舱功能需求正在释放,带动智能座舱芯片市场快速发展。在市场快速增长阶段,智能座舱芯片市场竞争格局逐渐形成。

  当前市场主要包括三类玩家。一是以NXP、瑞萨、德州仪器等为代表的海外传统汽车芯片厂商;二是以高通、三星等为代表的海外消费芯片厂商;是以新驰科技为代表的新兴本土汽车芯片厂商。

  消费级芯片厂商在开发高性能、高算力的智能座舱芯片方面优势显着,能够很好满足车企的智能体验需求,因此深受新势力品牌的喜爱。 高通是消费芯片制造商的代表公司。其8155座舱芯片NPU运算能力达4TOPS,可适配Android系统。在软件系统的开放性和丰富性方面表现良好。

  然而,消费级芯片缺乏考虑汽车功能安全、可靠性和长期有效性的设计,而且海外芯片厂商的价格较高,这对于车企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在此背景下,本土车规级芯片凭借高安全性能和严格的认证标准迎来了发展机遇。 芯驰科技是本土车规级芯片的代表厂商。其系列处理器是专为汽车电子座舱设计的车规级芯片。最新产品X9SP拥有8TOPS的NPU算力,支持“一核多屏”。能够以更高的性价比实现座舱功能的全场景覆盖,为车企提供本地化、定制化服务。

  04智能驾驶芯片市场格局尚未形成,E/E架构升级给本土企业带来弯道超车机会

  目前,中国智能驾驶芯片市场的玩家类型大致可分为五类,即本土初创企业、本土芯片跨界玩家、消费电子及AI视觉芯片玩家、传统汽车芯片巨头、和汽车公司。

  基础智能驾驶(L0-L2级别)市场以Mobileye自主研发的“视觉算法+芯片”一体化软硬件解决方案和博世解决方案(瑞萨提供芯片)为主;高端智能驾驶(L2+级别)市场主要基于英伟达和华为的高算力芯片。随着低算力智能驾驶域控制平台逐渐成熟,市场正在尝试升级基础L2能力,实现入门级高速NOA。该部分解决方案追求最佳性价比,从而为本土初创企业,如地平线、黑芝麻智能、新驰科技等公司带来发展机会。

  随着汽车E/E架构的演进,汽车产业链正朝着集成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汽车智能化相对成熟的功能领域,智能座舱也以仪表、中控等功能融合为基础,向跨领域融合发展。它集成了部分ADAS功能,从软件和硬件上整合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全方位进行跨域集成,形成一体化的舱室靠泊、舱室驾驶一体化域控制器。 主机厂可以降低成本的同时让更多用户享受更丰富的智能出行体验。

  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新驰推出了基于高性能车规级处理器的一体式驾驶室和停车解决方案,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更优化的系统BOM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成本。除了舱与靠泊一体化解决方案外,新驰还将进一步推出舱与舱靠泊一体化以及舱与驾驶一体化解决方案。

  05高可靠汽车控制MCU市场需求强劲,汽车级MCU面临严格认证标准

  汽车级MCU是一种应用场景广泛的汽车芯片。也是现阶段紧缺的汽车芯片类型之一。 随着车辆智能化的发展,32位高端MCU的需求逐渐增加。 2020年需求占比62%,预计2025年32位高端MCU需求将达到70%。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32位高端MCU对产品性能、安全性、冗余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产品价格最高,供应相对紧张。供给市场长期由外资主导。目前,在高可靠性车辆控制MCU领域,新驰科技是国内唯一供应商。

  与消费级工业芯片相比,汽车级芯片需要面对更加苛刻的外部工作环境,同时要求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通常汽车级芯片供应商需要通过ISO 26262、AEC-Q100等认证才能实现量产。目前,汽车级MCU中,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标准的产品还比较稀缺。 2022年,本土汽车级芯片公司新驰科技发布全球*ASIL D级高性能高可靠性汽车级MCU E3“控制芯”系列。目前已有超过100家公司采用E3进行产品设计。

  06整车智能化发展对芯片提出新挑战,量产造就“强而有力”的企业

  整车的智能化发展带动了软件算法的不断迭代升级。芯片搭载到汽车上后,要尽量满足汽车产品5到10年生命周期内的OTA升级迭代需求。因此,智能汽车行业在芯片产品的定义和设计上具有前瞻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国产主控芯片国产化优势的显现,本土芯片供应商将逐渐脱颖而出。 在这个过程中,最先实现量产的芯片供应商有机会不断优化产品,创造“强者恒强”的良性循环。目前,本土供应商新驰科技的产品解决方案已在多个应用领域实现量产。

  作为汽车制造大国,中国对汽车芯片的需求强劲且持续增长。亿欧智库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260亿元。随着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的成熟,异构CPU与GPU、FPGA、ASIC等通用/专用芯片集成的SoC芯片,并集成AI加速器将得到广泛应用。预计2025年之后,中国汽车SoC芯片市场将快速扩张。

  07 结论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深入,智能汽车将超越“车”这一产品形态的限制,成为可以自主移动的智能场景空间。架构、硬件、软件、生态、场景是智能汽车的不断演进和升级。核心驱动力。

  汽车进入电动化+智能网联时代,带来了新的芯片需求,也给本土汽车芯片供应商带来了新的产业机会。 原有的OEM+Tier1+Tier2的金字塔格局有望被打破,产业格局将逐步走向平台+生态模式,形成新一代汽车生态系统。在此期间,本土汽车芯片供应商将占据一席之地并迎来大发展。

相关文章